“建設國際交往中心”唱響“好聲音”(組圖)
“建設國際交流中心”,唱響“好聲音”,擴大“朋友圈”。在武漢的兩屆會議上,代表和委員們積極建議,要充分發揮武漢在科技、經濟、文化、旅游、交通等方面的優勢,釋放城市魅力,加強國際交流。通過舉辦各類國際會議,開展交流互訪等各類活動,國際社會將增進對武漢的了解,擴大對外交流。
(圖為武漢琴臺美術館,一座未來主義的現代建筑,矗立在月亮湖畔,宛如一件藝術品。長江日報記者任勇攝)
建設國際交流中心
讓武漢成為了解中國的“入口”
市人大代表、漢陽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鄒俊宇:
讓“引爆點”激活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蘊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建設國際交流中心。對此,市人大代表、漢陽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鄒俊宇表示,武漢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走出去基礎扎實。
鄒俊宇說,歷史上,武漢有“東方芝加哥”的美譽,國際交往水平在當時中國首屈一指。目前,武漢的國際交流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但與世界級大都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定位和目標非常符合武漢的實際,也體現了武漢人民振興武漢的長期期待。
鄒俊宇表示,振興武漢,建設國際交流中心,要找到帶動三鎮的“引爆點”。在他看來,漢陽非常符合這一要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他建議加快桂北片區規劃建設,著力提升琴臺中央文化藝術區文化功能,整合國家博覽中心、漢陽江灘等資源,帶動高質量提升。三鎮之間的國際交流水平。
(圖為武漢開發區燈火通明。長江日報記者李子云 攝)
全國政協委員、湖北省僑聯副主席、武漢IT公司董事長陳義紅:
武漢“細分優勢”在國際文化交流中獨樹一幟
全國政協委員、湖北省僑聯副主席、武漢IT公司董事長陳義紅從海外歸國創業,從事激光行業。他深刻體會到武漢光電產業在全國的領先地位和世界先進水平,是國際光電產業的交流中心。 陳一紅表示,武漢憑借著各行各業的優勢,加上得天獨厚的交通、文化、旅游等優勢,必將武漢成為國際交流中心。
陳義紅建議從經濟、文化、旅游、交通四個方面建設國際交流中心:武漢不具備沿海航運優勢,但可以打造國際航空樞紐中心,尤其是外國進入大陸,再利用武漢的九省通衢,打造國際航空樞紐。優勢向全國傳導,是國際交流中心的基礎。武漢具有科教優勢。依托科教優勢,搭建國際教育、學術交流、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會議展覽等平臺,建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著力打造湖北旅游,利用獨特的楚文化、青山綠水,把武漢打造成了解中國的切入點和國際旅游交流中心。
打造國際化人才社區
吸引全球人才在漢諾威生活和工作
市人大代表、武漢IT公司武漢分公司副總裁梁艷:
增強武漢“天資”吸引跨國公司和人才
市人大代表、武漢IT公司武漢分公司副總裁梁燕認為,武漢建設國際交流中心有著深厚的歷史背景。她說,歷史上,中國唯一像上海一樣有名的城市就是大武漢。從古到今武漢網站建設,武漢的開放碼頭文化始終具有外向、包容的內在精神。武漢具有建設國際交流中心的先天稟賦。
梁艷認為,武漢歷史上擁有大量外資金融機構,近年來外資銀行也紛紛落戶武漢,彰顯了武漢建設國際交流中心的潛力。她說,外資銀行在開展跨國業務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優勢,這也提高了武漢對外交流的能力武漢網站建設,可以吸引更多的跨國公司和人才來武漢。
作為土生土長的武漢人,梁燕對武漢建設國際交流中心也抱有更大的期待。她認為,武漢有自己鮮明的特色、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歷史背景。更有效地放大自身優勢,打造吸引年輕人的城市特色,塑造具有鮮明傳播度的城市形象。武漢之聲。
(圖為200名應屆畢業生進入武漢it公司。長江日報記者高勇攝)
全國政協委員、武漢IT公司董事長曾書勤:
建立全球人才在漢諾威生活和工作的激勵機制
全國政協委員曾樹芹表示,近年來,我國很多城市都把引進海外頂尖人才和國內高端人才作為國際化發展的重要舉措。曾書欽建議武漢在這方面也要下大力氣。
曾書欽建議建立創新人才激勵機制,設立創新創業專項基金,支持海外科技人才和國內高端人才來武漢創業,提供貸款貼息和費用補貼為高端人才創辦企業,并通過參股、融資擔保、后續投資等方式提供資金支持,為國際頂尖人才定制實驗室。依托漢族高校、產業研究院、大型企業和跨國公司,共同打造世界頂級創新平臺,鼓勵頂尖人才將核心團隊帶到武漢。
曾淑琴表示,可以借鑒江浙滬、京津冀、成渝等聯合引進人才的經驗,充分發揮武漢中部龍頭城市的作用與長沙、合肥、鄭州、南昌等城市合作建設中央人才信息系統,積極推進人才共引進、平臺共建、資源共享、成果共享,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和可持續發展。
曾淑琴建議武漢實施國際環境建設項目。引進高端教育機構,建設多語種國際學校或教學班,開辦外國人才子女學校,改善海外人才子女教育環境。繼續加強國際化人才共同體建設,為國際化人才創造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吸引更多高層次人才。
創作特色藝術品
武漢有信心與世界對話
市人大代表、武漢琴臺劇院總經理王文平:
創作武漢特色藝術作品,與世界文化“對話”
市人大代表、武漢琴臺大劇院總經理王文平表示,文化是連接國際交流的最有效渠道。他說,這幾年,武漢市一直在與琴臺音樂節等固定品牌開展文化交流活動。通過琴臺大劇院和琴臺音樂廳的不斷努力,它邀請到了世界上非常好的文化元素。除了引進優秀的內容,王文平還建議武漢在藝術創作和藝術產品上繼續生產影響世界的原創產品。
(圖為武漢愛樂跨年音樂會《穿越時空,跨年樂畫》現場,武漢愛樂提供)
“武漢有8所藝術院校,文化群體這么多,文化底蘊這么好。”王文平表示,在國際文化交流中,未來武漢需要繼續生產出具有武漢特色、影響世界的優質產品。除了引進來,還要增加走出去。 "
同時,王文平建議武漢要與國際知名媒體機構、藝術團體、藝術團體開展廣泛的交流與合作。如武漢琴臺音樂節與其他國際知名音樂節合作,兩市合作加強與世界文化機構的對話與交流。他說,目前琴臺美術館已經基本建成,建議美術館今后從世界學術界的角度,就一些國際性的藝術展覽進行交流。
全國政協委員、武漢IT公司總經理魏星:
打造武漢特色美食地圖
“武漢著力打造國際交流中心,不僅需要在交通、住宿等硬件方面下功夫,更需要在身份識別體系、服務水平、政策保障等方面掃清障礙。”政協委員、武漢IT公司總經理魏興說。
魏星表示,在國際交流中心的建設中,重點是公共服務的國際化和軟件服務的跟進。要有良好的國際語言環境,歡迎國際友人,為他們提供無障礙的消費或刷卡環境,提供高標準的國際化辦公服務、高品質的宜居生活服務、高價值的休閑娛樂服務。
對此,魏星建議武漢提高城市服務和景區的國際化水平,比如提倡出租車司機學習日常英語交流;為國際游客開發移動支付功能,方便其消費;實現公共場所多語言地圖文字識別或語音服務覆蓋。
魏星說,食物是國際交流中的“無聲語言”。武漢的食物,尤其是早餐,很有特色。建議武漢做一些國際美食體驗,比如制作武漢特色美食地圖,通過文旅網站、手機地圖等媒體宣傳標注武漢特色美食地圖,形成完整的武漢美食指南戰略,并擴大其影響力和品牌知名度。
舉辦國際高端論壇
讓武漢更“國際化”
市人大代表、中法文化藝術交流(武漢)有限公司董事長、湖北省陜西商會會長李萬軍:
提升國際??會議活動水平,舉辦更多國際高端論壇
市人大代表、中法文化藝術交流(武漢)有限公司董事長、湖北省陜西商會會長李萬軍表示,中法可持續發展發展論壇已七屆在武漢舉辦,作為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的規劃建設,匯聚了寶貴經驗和智慧,為武漢乃至湖北省引才引才、招商引資搭建了重要平臺,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
李萬軍表示,從國際交流的深度和廣度來看,在武漢舉辦的國際會議和活動水平仍有提升空間。他建議武漢多舉辦國際活動,鼓勵國際機構在武漢舉辦高端論壇,建設智庫。舉辦國際高端論壇,一方面有利于我國參與全球治理熱點話題的討論,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國際社會更多地了解武漢。武漢還可以舉辦國際人才合作論壇,幫助我國參與國際人才流動治理,吸引更多國際人才到中國和武漢。
(圖為2020年11月19日至21日,“2020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在中國光谷科技會展中心召開。)
全國政協委員、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馮潔涵:
以全球衛生治理為切入點,打造對外開放的內陸高地
“打造突出武漢特色的重要國際會議品牌,永久落戶;加強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加快國際旅游發展。”全國政協委員、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馮杰涵建議武漢加快建設國際交流中心,打造對外開放的全球內陸高地。
作為長期深耕國際法領域的教授,馮杰涵注意到現在很多全球性的會議都落戶中國,比如在浙江烏鎮舉行的一年一度的“世界互聯網大會”,聯合國地理信息大會和聯合國地理信息知識與創新中心永久落戶浙江德清。她說,武漢應該借鑒這個模式,首先要打造一個能夠展示武漢特色的重要國際會議品牌,并永久落戶武漢。
“以全球健康治理為切入點,結合連續兩年舉辦的世界健康產業博覽會,我們可以考慮在武漢舉辦一年一度的全球健康治理論壇。”馮杰涵說,“這不僅會產生全球營銷效應,還能帶動生命健康產業進一步集群化發展。”
下一篇: 武漢網站建設哪家好,非凡龍建設網(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