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外包服務 CIO項目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風險如何控制風險(圖)
CIO們在企業部署信息化項目時會遇到各種風險。如何控制風險,確保信息化項目的成功,是考驗CIO能力的重要指標。其實筆者認為,信息化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很多風險是可以轉嫁給CIO的,沒有必要自己去扛。例如,在與軟件公司合作實施ERP項目時,可以將很多風險轉嫁給軟件公司。具體怎么傳?筆者對CIO們提出以下建議,請參考下文。
建議一:以軟件租賃代替購買。
如果企業現在要實施ERP項目,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購買ERP軟件,邀請對方進行軟件實施及后續維護。二是采用軟件租賃(SaaS)模式,企業通過租賃對方的ERP軟件,每年支付一定的租金。那么企業采用哪種方式會遇到較低的項目風險呢?那么首先要分析企業在實施ERP項目中遇到的主要風險。
一是項目選擇的風險。眾所周知,ERP軟件的行業特性是非常強的。已經在服裝企業成功應用的ERP軟件,在制造業卻難以落地。因此,ERP軟件的行業性質對項目的成敗影響很大。如果CIO選擇了一款不適合自己企業的信息管理軟件,那么項目就失敗了一半。軟件與其他商品一??樣。您購買他們的產品后,如果不是質量原因,您將無法退貨。因此,企業在實施信息化項目時,首先遇到的風險就是項目選擇的風險。如果項目選擇不當,
二是系統維護風險。信息管理軟件和其他機械設備一樣,每年、每個月都需要人力維護。而且,由于其特殊性,信息管理軟件往往需要扎實的專業技術基礎進行維護。否則,它很可能會越來越有用。比如ERP軟件,至少要懂企業業務流程、數據庫管理、程序開發等綜合型人才才能勝任這份工作。可惜這方面的人才往往供不應求,價格也會比較貴。但由于企業資金等方面的限制,這方面的人才往往供不應求。
以上是信息化項目系統部署過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兩個項目風險。事實上,如果CIO選擇SaaS模式,即軟件租賃模式,那么這個項目風險是可以很好規避的。一方面,租賃軟件的方式是企業每年支付租金。因此,企業的項目初期投資會很低。比如在項目初期,不需要購買應用軟件,甚至不需要添加任何硬件設備。您每天只需支付一定數額的租金。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在軟件上線后,企業發現該軟件在企業的賬戶較多,不能滿足企業的要求,從而終止了信息化項目。那么公司也不會為此付出很多,可能只是幾年的租金。因此,通過采用軟數據租賃的方式,可以將項目選擇的風險轉移給軟件公司。其次,在SaaS模式下,軟件企業會幫助自己維護一批專業的信息管理軟件人才。他們將幫助企業維護信息管理軟件和后臺數據庫。有了這些專業人士的幫助,企業的信息管理系統出現崩潰的時間和概率就會大大降低。這樣一來,CIO也可以將軟件后續維護的風險降到最低,并順利移交給軟件服務商。項目選擇的風險可以轉移給軟件公司。其次,在SaaS模式下,軟件企業會幫助自己維護一批專業的信息管理軟件人才。他們將幫助企業維護信息管理軟件和后臺數據庫。有了這些專業人士的幫助,企業的信息管理系統出現崩潰的時間和概率就會大大降低。這樣一來,CIO也可以將軟件后續維護的風險降到最低,并順利移交給軟件服務商。項目選擇的風險可以轉移給軟件公司。其次,在SaaS模式下,軟件企業會幫助自己維護一批專業的信息管理軟件人才。他們將幫助企業維護信息管理軟件和后臺數據庫。有了這些專業人士的幫助,企業的信息管理系統出現崩潰的時間和概率就會大大降低。這樣一來,CIO也可以將軟件后續維護的風險降到最低,并順利移交給軟件服務商。他們將幫助企業維護信息管理軟件和后臺數據庫。有了這些專業人士的幫助,企業的信息管理系統出現崩潰的時間和概率就會大大降低。這樣一來,CIO也可以將軟件后續維護的風險降到最低,并順利移交給軟件服務商。他們將幫助企業維護信息管理軟件和后臺數據庫。有了這些專業人士的幫助,企業的信息管理系統出現崩潰的時間和概率就會大大降低。這樣一來,CIO也可以將軟件后續維護的風險降到最低,并順利移交給軟件服務商。
可見,當CIO們在選擇信息化項目時選擇SaaS模式(軟件即租賃模式),可以最大程度的將軟件項目選擇風險和后續維護風險轉移給軟件企業。因此,CIO 不再需要獨自背負如此沉重的包袱。
建議二:保護品牌,降低項目風險。
如果CIO想把信息化項目的風險轉移給軟件公司,最好選擇一些品牌軟件。比如金蝶、用友等。你為什么這么說?因為他們的品牌很有價值,比你的項目有價值得多。如果他們因為你的項目失敗而失去了品牌名稱,那么他們就損失了很多。因此,當他們負責你的項目時,他們一定會竭盡全力確保項目的成功。
作者有時稱這個笑話為“Pong Brand”。CIO在信息化項目的選擇上不能丟面子。學會“貼近品牌”后,可以幫助CIO成功轉移風險。
CIO們在考慮信息化項目的風險時,往往會考慮如果未來合作伙伴倒閉了怎么辦?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因為提供信息技術咨詢而倒閉的公司不在少數。尤其是經濟危機以來,信息技術咨詢行業市場萎縮,信息技術行業市場即將洗牌。許多信息技術咨詢公司將在這次洗盤中退出市場。所以,包括筆者在內的CIO們有這樣的顧慮是很正常的。但對于那些擁有品牌的企業來說,其發展戰略往往是可持續的。即使市場一時不景氣,他們也不會舍棄辛辛苦苦打造的品牌,而是會想各種辦法維持現狀。因此,如果CIO選擇名牌合作伙伴IT外包服務,至少合作伙伴破產逃跑的風險會小很多。因此,CIO可以成功地將這種風險轉移到對方的品牌價值上。這種品牌價值是企業信息化項目最好的保障。
另外,品牌軟件在選擇代理商時,也會對代理商有一定的資質要求。對于知名的軟件公司,他們要么在各地都有自己的辦事處,負責軟件的銷售和實施。要么尋找合作公司共同開發市場,提供軟件實施服務。無論采用哪種方式,軟件企業為了持續經營,在選擇合作伙伴時都會有更嚴格的要求。他們擔心合作伙伴會砸爛自己的品牌。同時,出現問題時,他們也相對不會推卸責任。這對企業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保障。可以降低信息化項目實施過程中的風險。
因此,筆者提出的第二個建議是貼近品牌IT外包服務,將企業信息化項目的風險轉移到對方品牌上。利用軟件企業的品牌價值為企業信息化項目保駕護航,降低企業信息化項目風險。
建議三:通過早期溝通,明確對方的責任。
在簽訂信息化項目合同之前,我們公司是他們軟件公司的主力軍。但是簽完合同付清定金后,軟件公司就是我們的父母。這句話雖然不太好聽,但卻是實話。不僅對于企業實施信息化項目如此,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CIO應該抓住這個早期的溝通機會,明確對方的職責。并盡量將部分項目風險轉移給對方。具體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軟件漏洞風險。信息管理系統畢竟是人設計的,難免會有漏洞。并且隨著管理軟件的復雜性增加,這種漏洞也會增加。在簽訂合同之前,CIO要明確對方的責任,讓對方承諾一旦發現系統漏洞,會在幾天內解決。甚至一些軟件公司發現系統漏洞后,也不會立即處理。他們可能會把它拖到下一個版本來改進它。在此期間,系統漏洞可能帶來的業務風險需要由企業自行承擔。這對于企業來說顯然是不合理的。為此,CIO在簽訂合同前應爭取主動權,
二是顧問帶來的風險。一些軟件公司將顧問分為售前顧問和實施顧問。與企業的談判和售前咨詢是能力水平比較高的售前顧問。但是,在企業實際實施信息化項目時,更換了顧問,更換了能力相對欠缺的實施顧問。一些實施顧問甚至是應屆大學畢業生。眾所周知,像ERP這樣的大型信息化項目,三分靠軟件,七分靠實施。如果不能保證實施顧問的水平,就很難保證企業信息化項目的成功。企業實施信息化項目的風險將增加。其實這個風險不應該由企業來承擔,而應該由軟件公司來承擔。為此,在與軟件公司簽訂合同之前,CIO 最好與實施顧問達成明確的協議。如果軟件企業一再堅持需要區分售前顧問和實施顧問,那么企業CIO至少應該和所謂的實施顧問打交道,確認他們的水平。不應該是你在簽訂合同之前從來沒有和實施顧問打過交道,而只是在項目開始后才第一次見到實施顧問。這對企業來說將是非常被動的。為此,筆者“ 意見是在簽訂項目合同的同時確定負責項目的實施顧問,并確定實施顧問不能隨便更換。從而將顧問更換帶來的項目風險轉移給了軟件公司。